融资“+”号越来越多的背后,折射了当前何种投资心态?
作者丨黎曼
来源丨投中网
融资轮次再度刷新,最近接连看到两个项目超过了A+++,到了4个“+”、5个“+”。
一家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,“90后”科技博主、前华为“天才少年”彭志辉创办的智元机器人。智元机器人2023年2月才成立,估值已达到独角兽级别,超过10亿美金。
截至目前,智元机器人已完成了天使轮、A轮、A1轮、A1+轮、A2轮、A3轮、A4轮等七轮融资。可以看到,A1后还拆出了A1+,在天眼查平台,直接显示的就是A+++++轮了。
今年资本活跃的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,沃兰特航空也在近日完成数亿元“A++++”轮融资,成立至今完成了8轮融资,聚集了一众有头有脸的资本。
市面上也有一些融到A++或者A+++的项目,但是能到4个“+”、5个“+”的确实比较罕见。不过,在当下的一级市场语境中,各个轮次一直“+”下去的项目出现的越来越频繁。
当我和VC投资人王云谈到这个话题时,他就告诉我,“巧了,我近期看了两个项目,一个Pre-A++,一个A++”,也反映了这种情况。
我在社交平台看到更多夸张的案例。一条“融了六轮还没到A轮”的话题中,很多业内网友纷纷留言。有人表示,其前司融了十几轮还没到A轮。也有人也分享自己见过Pre-A+++的项目,原因是跟投资方签了对赌,A轮融资要达到多少收入否则将触发回购之类的条款。点赞最多的评论中,还出现“Pre-seed”的这类新颖的轮次。
那么,融资“+”号越来越多的背后,折射了当前何种投资心态?
一年了融5、6轮
从行业来看,这些颇罕见融到4、5个“+”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半导体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机器人、航天经济、医疗等大投入、长周期、高风险的领域。
比如智元机器人,这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具身智能赛道的明星创业公司。除了彭志辉自身出色的专业背景和人格魅力,也汇聚了一支多学科、多领域的优质团队。短时间内,其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落地,推出了多款商用人形机器人,如远征A1、远征A2系列及灵犀X1系列等,覆盖了交互服务、柔性智造、特种作业、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多个应用场景。
机器人赛道征途漫长。包括市面上发布的机器人取得进步的立足点均在于伺服电机、谐波传动、传感器等关键技术上以及AI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化上的突破,才让机器人有了更高的性能。审慎来看,行业还处于某一个细小生产环节的自动化阶段,人形机器人的星辰大海没那么容易抵达。当前业内颇为关注的“技术突破还是资本狂欢”话题无疑体现了当前行业的焦虑。
沃兰特航空也很年轻,成立于2021年6月,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研制的高科技公司。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在今年迎来了资本的空前关注。但各类条件确实还未成熟,法律法规与顶层设计,核心技术也待突破。
这两个项目均拥有豪华的投资阵容,且融资速度较为激进,最快时以一年融五、六轮的速度前进。
比如智元机器人的融资速度像是坐上了火箭,成立一年时融了6轮。按年份看,其在2023年融了5轮,轮次就来到了A+++,成立一周年之际就到了A++++轮,可以看到的股东名单就长达35名,均是有头有脸的投资机构。
成立初期的天使轮,智元机器人拿的是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的钱。A轮融资,投资方是高瓴、鼎晖、高榕、临港新片区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。A+轮进了BV百度风投、经纬创投、司南园科等。这几轮机构均为财务类机构。
A++轮融资引入了产业资本,投资方包括比亚迪、沃赋创投、蓝驰创投等。于2023年12月完成的A+++轮融资是唯一一笔公开了融资金额的轮次,金额超过6亿元,由蓝驰、中科创星、鼎晖、长飞基金、C资本、高瓴、立景创新、三花控股集团、基石资本、临港新片区基金、银杏谷、道禾长期投资、鼎晖百孚等13家机构共同投资。
2024年融资速度有所放缓,仅融了两轮。一笔是2024年3月的A++++轮,M31资本、红杉中国、尚颀资本、北汽产投加入。最后一笔便是今年8月更新的A+++++轮,投资方是慕华创投、软通动力、蓝驰、中科创星。
沃兰特航空的融资节奏略有不同,成立初期,保持的是一年融一轮的节奏。
2021年7月,沃兰特航空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,由顺为资本领投,Ventech China跟投;2022年1月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,由明势资本领投,青松基金和微光创投跟投;2023年5月完成数百万美元Pre-A轮融资,由老股东顺为资本、明势资本、微光创投追加投资。
融资节奏飞起是在2024年,短短8个月内融了5轮。这与2024年的低空经济火热不无关系。
2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,由鼎晖百孚、自贡创新资本领投,老股东青松基金、明势资本追加投资;4月完成亿元级的A+轮融资,华强资本领投,晶凯资本跟投;6月再度完成亿元A++轮融资,本轮融资由啟赋资本领投,南山战新投、敦鸿资产跟投,微光创投追加投资。6月是君联资本独家投资的1亿元A+++轮融资。
最新一轮融资在8月,主要是国资、CVC,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、京国瑞基金、首钢基金旗下首程资本、北京大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、燕创集团等共同投资了数亿元。在总计8轮融资中,可以看到的明面上的投资方超过18家。
小步快跑
A轮后面的“+”变长,就是不步入B轮成为“融资奇观”,也很容易理解。
投资人朋友告诉我,按照惯例,A轮融资的投资量级一般在1千万人民币到1亿人民币之间,B轮的投资量级通常较大,一般在2亿人民币以上,有些甚至可能达到10亿或更多。在公司阶段上也有不同,A轮公司通常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服务,而B轮的公司通常已经实现了初步盈利或具备了较强的盈利能力。估值上,B轮估值会明显高于A轮。
显然,目前这两家企业均未到达B轮的企业状态。“尽管融了多个‘+’,但估值也不太会有变动,甚至有的情况特殊,还可以不升反降。”王云也称。
这类项目出现的越来越频繁。以医疗为例,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至今,共有38起融资是在某一轮次基础上“+”两次或以上的方式完成,且都在B轮前。
“估值太高会抬高后面投资人的进入门槛,当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,这种‘++’轮融资就会越发普遍。”王云表示。
从投资节奏看,每个“+”都意味着一笔大额融资的拆分。原本一个完整的融资周期需要拆分为两次甚至多次融资,一笔融资或许难以支撑取得下一个技术突破。除非是非常头部的项目,否则企业很难凭借一笔钱支撑其走完一个阶段的技术周期。
企业同一轮融资周期被拉长,这意味着创始人这几个月的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到融资中,多少也会影响创始人业务的正常经营和技术研发。在资本寒冬叠加经济下行周期,创始人除了要抓研发外,更重要的一门功课是要在实现商业化之前学会如何“花钱”。这无疑给创业者在当下环境中带来更大挑战。
实际上,这种小步快跑的融资模式,也迎合了机构“投早投小”的投资口味。
投早投小早已不是新鲜话题,自2021年,红杉、高瓴、春华、GGV在内的多家一线机构开始打响早期战局后,基本所有机构都开始向早期布局。
根据最新的CVSource投中数据,2024上半年,PE市场、VC市场、早期投资的投资数量占比分别为23%、56%、21%,同比之下早期投资占比再增5%。从投资规模来看,早期及VC投资规模比重再度增加,本期早期投资规模增加至5%,VC投资总规模占比达60%,投早投小成为机构投资的主要方式,PE市场首度跌破四成。
另外,这也从说明了当前合适的投资标的比较少,面对有机会跑出来的项目只能再押一押。
今年上半年交易规模再入低谷。投中CVSource统计,2024上半年中国VC/PE市场投资数量3971起,同比小幅下滑,环比下降13%;市场交易规模共计684亿美元,同比下降4%,环比下降29%。大环境下,优质项目竞争激烈,项目估值变相推高,可投项目减少,叠加退出难等原因倒逼投资更加谨慎。
“长长的路,稳稳的走”
实际上,这也是在折射了当前一级市场以稳健为主的投资心态。
“当前资本越来越谨慎,面对这类高风险项目,不会再一次性出手几个亿去烧,担心烧完了还是起不来,倒逼了VC们小笔小笔给钱,拉更多感兴趣的人一起进来,相当于是分散接盘。” 复时资本创始人张俊飞告诉我,这其实也是VC们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。“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再赌一赌,还是有希望,但是又不能确定,如果不继续给钱继续研发又很可惜。”
虽然以高风险高回报著称的VC开始追求稳健,听起来有些怪异,但其实里面也包含着一个积极的信号:对过往火速拉高估值的一种“矫正”。
“融5个‘+’,其实是当前市场上一个很特殊的现象。一方面,此前遵循的ABCDE轮次本也是模糊的概念,也是根据以往的状态设定的投资阶段,当前的投资环境已经产生了变化,若沿用此前的喊轮次的惯性,只能往后‘+’了。”张俊飞称。
张俊飞认为,VC投资的每一个“+”都有意义。就像郭德纲相声中的一个经典桥段:某人吃了六个馒头,中午吃饱了,然后说前面五个白吃了。“其实要吃饱,六个馒头一个都少不了。哪天项目修成正果,可别觉得过往那么多的‘+’是瞎忙活。”
我们很清楚,当前一级市场基本已全面进入国资时代,“谨慎”、“稳健”是当前投资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词,这也是中国以往十多年的风险投资所没有的。
纵观前几年的一级市场,从IPO破发、估值频频倒挂,VC们尝到了此前激进投资、快速拉高估值的苦果。如今投资趋于谨慎,小步快跑、估值回调,其实也映射着一级市场越来越理性。
在当前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的趋势中,许多创新项目、初创企业、科研研究等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,因而市场业更需要耐心的资本和更懂花钱的企业。
“何谓耐心资本,就是资本们对待钱更谨慎,其实也就是钱要慢慢花,花到实处。长长的路,VC和企业要一起稳稳地走。”王云表示。
(注:文中王云为化名)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韦子蓉 北京飞万达科技有限公司